李荣:设计创造价值

12-18发表
浙江 杭州

 

 

李荣:设计创造价值

 

  2007年10月14日下午,2007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室内设计文化节焦点装修家居网的预热项目——“深圳十大设计师访谈”栏目的启动仪式举行,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赵庆祥先生、搜狐公司焦点深圳家居网总经理傅建辉先生共同为仪式进行了揭幕。

 

  仪式之后,“深圳十大室内设计师访谈”栏目正式启动。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深圳活跃着一大批设计精英,他们是深圳值得骄傲的财富。在今年的深圳“创意12月”来临之际,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独家赞助商的搜狐网将携手旗下的家居行业门户网站焦点家居网、联合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对曾经在前两届室内设计文化节登上“十大设计师”宝座的设计师们进行全方位地访谈,本次系列访谈将会在搜狐网、焦点网全国数十个城市站点进行推广,让全国的网民领略知名设计师的风采。近日,“深圳十大室内设计师”之一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荣先生,做客焦点深圳直播间,接受了焦点网记者的专访。

 

  李荣其人

 

  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曾获2006深圳文博会“创意设计”国家级银奖,深圳市室内设计作品展一等奖;

 

  2006年“城市荣誉”室内设计师称号;

 

  2002、2004深圳市室内设计作品展二等奖;

 

  2000第三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银奖”;

 

  1999深圳市第三届技术竞赛室内装修设计第一名;

 

  1997首届中国建筑装饰成果展“优秀设计奖”等奖项。

 

  以下为访谈实录:

 

  时间:2007年10月23日

 

  地点:焦点深圳直播间

 

  李总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做客焦点家居网。我在您的职务中看到了室内建筑师这样一个称谓,我想先问问您为什么是建筑师而不是设计师呢,这两个称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首先高级室内设计师应该说是国家在未来几年慢慢规范室内设计市场采取的措施,相当于是一个专门的类似职称资格的称号。

 

  其实这个称谓是最准确的。

 

  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室内设计是归为建筑学的范畴,我们原来学的专业包括现在各大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属于是建筑与规划系,包括同济大学、重建工,这几个学校都有专门的设计师专业,这是属于工科类的。艺术学校类的室内设计也是属于相当于工业美术、应用美术的那一类。

 

  为什么要叫建筑师不是设计师呢?实际上他也是一个空间的构筑,中间不是在于一种表象的装饰工作,实际上他是一个全方位的、三维的设计,包括人的情感方面的结合,除了空间的立面造型,强调的是塑造一个氛围,或者是塑造出能够让参观者或者是使用者能够找到一个共鸣的激发点。这样来说叫建筑师跟工程和结构联系得更紧密一点,或者说更紧密一些。

 

  现在很多知名的室内设计师都是建筑师改行的,包括您也是。

 

  对。中国装协有一个专门的评定机构,我们是第一批评定的,相当于他的涵盖面是把行业内的一些职称的专家搜罗进去了,新进的是通过各种考试才能评到从初级、中级、高级一步步来,跟功能设计是一样的。就我的了解,我们这一批高级室内建筑师基本上都是跟我差不多从事这个行业十多年以上的。

 

  您觉得从建筑转行做室内设计在专业上有没有一定的优势?

 

  理论上肯定有一定的优势,毕竟像我们学建筑出身的,对这一种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材料学他的学习和培训相对系统一些,我们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实践,包括我自己原来也在建筑设计院里面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先做建筑后来慢慢转到室内,慢慢地对建筑的空间的理解、工程的组成,材料的搭配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理解得相对深刻一点点,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的悟性。一般来说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或者是其他的专业转换的,相对按常规来说可能是美术的成份相对多一点点,应该说作为一个设计来说,正常的话应该是视觉效果跟功能、跟工艺,跟这种构造性结合应该是比较合理和完美的。

 

 

 

李荣:设计创造价值

 

  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就是设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一个空间也许设计得很漂亮很华丽,但是不一定合适。

 

  现在大家都比较注重实用性的,可能会尽量减少一些花哨的元素,要达到简洁的目的是这样吗?

 

  对,就是它的目的很重要,我们做任何的东西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这些比较绚烂的东西不是说不好,如果他是符合我们空间的主体思想的,或者是我们想达到一个主要的目标的话,他可以做。但是如果过分抢眼了,削弱了这个主题,或者是喧宾夺主了,产生了其他的联想的话,这个东西自然就可以去掉了。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故事,罗丹造了一个巴尔扎克雕像,他的学生看了初稿以后,觉得老师做的雕像太完美了,特别是那双手太传神了。后来罗丹就把那个手马上砍掉了。

 

  这样有些喧宾夺主了。

 

  对,主要是能够让这个雕塑体现你这个作家的思想状态,让人能够产生共鸣,这是最主要的,不是炫耀技巧。现在我们也慢慢地学会做设计往这种内敛的方式走,不要太强调技巧或者是材料的特殊性这方面。

 

  您是什么时候转行做室内设计的?是不是觉得这个行业更有发展?

 

  可能是这样17173的,我原来做建筑在深圳总院也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可能觉得建筑的周期比较长一点点,一个项目可能要一年或者是几年时间,中间还要反复调整,而且到了后期很多的东西会变化很大,跟前期原创的方案,到最后的施工图再到装修完成,这个变化会相当剧烈,而且经常会面目全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那个时候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了,现在会控制得好一些。总觉得控制不够、控制不住。

 

  后来慢慢接触了一些室内设计的项目,室内设计的周期比较短一些,经常是工程开工了到处找设计师,赶快给他补完图纸,头天晚上补完第二天就开始做了,你做东西立刻可以实现,一笔笔都是自己想像出来的,从草图然后自己描上去,然后现场指导。全过程是周期比较短,就像短跑冲刺一样的,可以很快地实现。自己控制的程度相对控制得比较精细一些,很精准,特别是如果碰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施工队,跟我们设计师配合得比较协调的,他们经验很丰富的话,就能够相当于是迅速地把你的想法变成一个现实。

 

  是不是设计师发挥的空间也大一些?

 

  相对可能大一点点,首先我们接触的项目类型比较广,现在我很多的同学做建筑,他们基本上是做住宅占了80%、90%,公共建筑的部分相对很少。我们做室内设计相对来说各种建筑的类型都做过,民用建筑是最普通的,大型的公共建筑,从剧场到飞机场、火车站、酒店、商场、写字楼、体育场、医院、博物馆、活动中心等等,各种各样的都做过。

 

  我注意到您的作品大部分是这种大型项目。

 

  对,这可能是跟我所处的公司性质有关系,一般大型的公司在国内目前采用的还是市场准入有一个设计资质,比如说甲级不限制做任何的项目,乙级就得受限制,多少造价、多少万以下的,或者是多少面积以下的。丙级可能限制更多一些,他承接的项目更少一点,如果你没有资质就像家装公司一样,只能承接家庭的项目,不能承接大型的工装项目。

 

  作为一个甲级公司,他的层级范围更广一些,而且深圳作为装饰行业的一个排头兵,他所承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国内这种大型的重点项目。协会有一个统计,就是70、80%的重点项目都是深圳设计或者施工。包括北京长安街上的几大部位绝大部分是深圳做的,我自己做过海关总署,还有建国门三环那些的,还有交通部的设计,还有一些政府大型的办公楼项目,包括他的一些接待用的宾馆。

 

 

 

 

 

  李荣作品:成都财富中心

 

  这些设计实际上有双方面的原因,我为什么做这么多有双方面的原因,有别人选择我们的也有别人主动选择我们的,有一些项目是我们投标投中的,还有一些项目是比较成功的案例放在前面,业主主动找我们。

 

  现在的分工是越来越细的,做这个行业做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在这个空间的类型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优势,同等的项目做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现在分类型我们是做比较大型的工程比较多的,还有几个设计师是做家装比较多,做样板房、做会所比较多的,还有人专门只做酒店,各有侧重的。还有就是专门只做卖场。

 

  这个行业大概非常需要去做精,在某一个板块去做精。

 

  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专业的细分。包括我们现在做设计,也分为几个工作,有专门负责前期洽谈的,有专门负责出方案的,有专门负责画施工图的,有专门负责画效果图的,有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我们团队甚至有一些平面设计的功能,后期制作等等这些东西,还有专门负责跟踪工程服务的。

 

  可能这也是一个职业的需要,我前几天听一个深大的学生质疑说,现在国外的一些大师既做室内设计又设计家具包括家庭的一些家居用品,各方面都有涉猎,但是国内的设计师好像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这是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就像一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样,他只能参加一个项目,他不能拿所有的金牌。如果他要拿别的项目的金牌,就要看你的精力和你的激情是不是足以承受这么多的业务,或者是这么多的工作量。

 

  如果假设你是勉勉强强的凑合地随便做一下,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本行的事情。如果你真是精力非常旺盛,激情四溢的,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的话,也未尝不可。设计界也有很多这种人,比如说法国的鬼才菲利浦.史塔克,他原来是搞工业设计的,设计过摩托车、电视机、家具、灯具、室内设计等等各种的工业产品,他现在还设计眼镜,那天我看到他设计的品牌眼镜,很漂亮,但是非常贵,比普通的名牌的奢侈品还要贵。这样也未尝不可。

 

  其他的类型你看其他的建筑师,很有名的迈克尔格来福斯,他也设计了很多的餐具、家具,20世纪初的时候,很多著名的家具都是建筑师设计的,在他们看来家具可能是一个跟建筑配合的产品,家具应该是具有功能性的雕塑一样的,或者是具有功能性的道具一样。

 

  我们有时候也会专门设计,包括我们现在设计一些酒店,也会专门给他设计一些家具,设计一些装饰品相配套,这也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和个人的精力来出发。这主要是看个人,看你的能力。做得不好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做下去了。

 

  那您怎么看待您现在从事的室内设计的职业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从业年限不限的行业,你可以从刚刚毕业以后,或者是没有上过专业学校的人也可以做,或者是拿不了笔做也可以做,这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因为人的爱好和口味是大众的,社会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你要不断地走在大众的口味之前,要比他们快半步或者是快一步,快多了也不行,人家觉得接受不了。你都要理解,如果你chinaren的项目不能实现的话,你仅仅存在于纸上不能实现那也是一种遗憾。如果仅仅跟着潮流走的话,那也相对比较平庸一些,所以要领先半步到一步。

 

  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最近在做十大设计师的访谈,我发现这十大设计师基本上都是男性设计师,我很好奇,是不是女性设计师在这个行业里很难立足,或者是很难做得非常精。有没有这种现象?

 

  如果纯粹从设计角度来说男女没有什么差别,可能是因为这个设计的活变成了又需要脑力、又需要体力的行业。很多的项目室内设计周期太短了,需要你老加班,老要熬夜,身体受不了肯定就不行的。这方面可能男性优势强一些。一些男的设计师可能能连续熬几天,第二天再接着工作也没什么事,可能女设计师在身体上吃不消了,这是一个先天的差异性。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目前的社会还是男性社会为主,女性能够得到的机会相对会少一些。并不是意味着她们的能力不行,只是说有先天的条件限制和后天环境的限制,这两点可能制约性比较大一些。

 

  现在有没有一些女性设计师开始崛起,比如说这两年比较流行一些田园风格的设计,女性的感情比较细腻,设计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有一些优势?

 

  女性相对是比较心细或者是比较敏感,可能对细微或者是温馨的东西会把握得好一点,是存在一定这种现象。但是也不排除某些男设计师比较多愁善感比较细心,这也不一定的。我看过广州有一个设计师做了一个西餐厅很不错,那个是一位女性的设计师,相对来说手法比较成熟,非常老道。用材方面、构造方面并不是走的女性的纤细的道路,而且非常时尚,是一个冲击力很强的东西。这是一个无国界的餐厅,跟餐厅的风格还是很接近的。这一点来说,不管是男设计师还是女设计师,主要还是看作品的思想表达。包括现在国际上女性设计师很有名的也很多,现在最红的就是英国的伊拉克裔的女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lIaHadid),她是目前建筑界最红的女性,她是伊拉克人。她马上要在香港设计一个博物馆。包括日本也有很多的女性设计师也很出名。

 

  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国家这个行业兴起的时间并不长。

 

  对,我们室内设计这个行业以前有点尴尬,从行业主管部门以前是轻工部到现在变成建设部,设计当时没有正式的室内设计专业,建筑业下面没有。后来只有美术有,后来是重建工跟同济有了,现在可能其他的院校也都有了。

 

  从教育开始,国家开始把室内设计开始分支比较重视地进行系统性地培训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慢慢地室内设计因为它的产值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深圳,也把室内设计这个行业也放在一个比较重点的部分,进行了比较重点地扶持,包括现在一些宣传活动,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每年还举办室内设计的比赛等等。我原来就参加过深圳市的第三届室内设计比赛,当时得了第一名,还比了2、3天的时间,那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

 

 

 

  现在的设计比赛越来越多了,每年都有。

 

  对,现在越来越多了,太多了以后奖越多已经是有选择性地参加了,不会个个都参加了,因为精力毕竟在工作和创作上,我们每年适当参加1、2个,但是如果每个都参加的话,可能精力上顾不过来。

 

  我了解到很多设计系的学生从学校开始就开始不断地参加各种的大赛,可能在设计师这个行业是不是得奖越多以后他的发展空间就会越大呢?有没有这种情况?

 

  理论上来说应该说是得奖多会增加一些自信心,对他从事这个行业更有信心一些点,使他更有决心投身于脑力和体力结合的一个艰苦职业,要不然很多的人就打退堂鼓了,做着做着转行的也有。我也见过很多的转行,深圳的第一批设计师都是文革以后专攻工艺的,我没听说过还在搞设计的,有的转到其他行业去了。

 

  有些学生比较困惑的他怎么样从一个设计系的学生转成一个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我们每年设计部也招一些新的设计师,我们给他的一个忠告就是让他自己想清楚是不是决心从事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很艰苦,但是也是很有乐趣的,要付出很多,但是也会收获很多。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行业,因为你每天都要创造,每天都可以看到你创造的东西变为现实,有一个相当于是个人理想实现的一个过程,包括全过程的辛苦和喜悦。

 

  成就感比较强烈。

 

  是的,能够满足一些虚荣心。但是也不能太着急,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了,这个过程是循序建成的,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要积累,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有很多积累的方面,一方面是这种运用的工具要熟练运用,然后是各种软件,包括你的设计的基本功。首先各种工具会运用。第二个是积累做法和构造这种经验,还有就是这些材料也要熟悉,就像背药名一样背这些菜单,各种东西他是什么形式、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各种名称背起来,他们一般是怎么样搭配组合的要背起来。另外一方面还要搜集自己的素材,现在虽然有很多的素材库,但那都是别人的,你要自己积累和整理,方便自己工作。比如这个适合什么工业的造型,比如天花搭配什么墙面才合适,地面怎么样结合等等,一些功能性怎么样结合起来。

 

  事实上我说的这些积累是四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熟练,第二个是构造,第三个是自己的素材库,还有一个是积累各种空间的功能组合。比如说你以前从来没有做过餐厅,你要知道这个餐厅是哪几个功能空间组成的,各个比例、大小是占多少,厨房和营业面积的比例,餐厅的散座区和包房区的比例是多少,还要设计多大的卫生间。房间里有什么功能,怎么样区域化,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得慢慢地积累,而且你得不断地了解这个市场搜狗的信息变化,把他搜集成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

 

  我听一些设计师说他们是从工地的搬运工开始的,最底层做起的。

 

  搬运工可能不会吧。

 

  他可能以前是做建筑的,从最基层的工地开始做,然后再慢慢往上做。我听过一个深圳的设计师说过的,他是从工地的工作开始做起来的,他的意思可能就是从最底层开始做,接触很多的工作、积累很多的经验。这个职业不是一个很急进的职业。

 

  对,现在的情况跟我们以前不一样,我们以前毕业分到设计院,都会跟到一个总工程师带我们画图,怎么样用针管笔怎么样描画,从描图开始,不至于做搬运这些工作,还是正规的训练。经过一年的基本训练以后,在画图表达方面,你想画一个什么东西至少可以画出来。再往深处接触,就是关于设计的行业,什么叫设计,怎么样从无到有,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他不是随便的,他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相当于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为什么你要设计这个方,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圆,为什么要有这个通道,为什么要有这么宽,为什么要1.8米宽,不是2.8米,不是3.8米,他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在里面的。你要训练你的逻辑的严谨,让你每一个线条都能够达到他的尺寸,这样才能做出来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空间。

 

  这个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要做论证的过程,也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大量的认识,才能够从熟练到创造。

 

  我看李总也是专业性非常强,现在很多的设计师也开始出书或者是做教育方面的工作,您有没有这种打算?

 

  至少有3家以上的出版商跟我联系过除数的事情,我想还晚一点,不用那么急,因为沉淀得更多一些,拿出来的东西会更好一些。首先要过自己的这一关,我看有些书上的东西应该也有好的,但是也有很普通的。如果大家都是专家的话,要拿出来的东西至少在这个行业里面觉得值得看的东西,不要让人觉得是没有什么用,过时的东西,那拿出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在我们国家可能是因为最近地产界发展太快了,可能很多设计师的项目很多,但是这些项目能够让自己非常满意,能够在专业上有所突破的东西应该还不是特别地多,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他一般来说前期的设计相对来说这两年来看是绝对有一点幼稚,和我们自己3年前的项目有点类似,感觉就不能看了,不断地否定自己的一个过程,在否定中能够不断地发挥自己的特点,代表自己一个风格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和形式。

 

  现在很多的设计师也开始注重做自己的品牌,可能你也要通过出书或者是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对,我想早晚还是会出书的,但是这个没有什么先后之分,还是在乎于你拿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能够打动人,这个很重要。

 

  您怎么看待现在设计师的自我包装。

 

  自我包装应该说是相对谋求一个社会的一个认可的过程,因为之前这个行业社会对这个设计师了解不够多,通过这种设计师的宣传可能会对这个行业会了解一点,或者是提高一下全民的设计意识,就像日本6、70年代以前的那种设计的风潮,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这个产品形象、环境,让城市更加漂亮一点,让生活更加美好一些。这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过分过度地包装,弄得像一个演艺明星似的那也太过了,应该是适当的。

 

  一般来说好一点的设计师本身他的作品就能够代表他的形象,过分地追求明星的曝光率或者是参加各种活动,那么他的设计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参加太多的活动以后可能心不一定能够平静下来了,因为设计他是理性的,不需要太浮躁的东西,还是需要沉淀下来,要一个比较安静一个比较独立的环境完成设计过程的。

 

  假设你一天到晚参加什么酒会或者是活动,你的体力是受不了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马马虎虎地应付一下设计了。我们还是注意这些的,尽量控制一些社会活动不要太多了,不要影响到你的主业,何况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他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小孩,要保持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要合理分配。

 

  看来您也是非常重视家庭的一个人。

 

  是,应该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还是要分得开的,该为家庭付出的时候还是要付出的。

 

  李总现在在做什么项目?

 

  我们现在手上主要是酒店,还包括江西的一个飞机场,这是今年中标的一个项目,施工图画完了,还有后面的一些材料、装饰的配套设计在进行。办公楼我们刚刚接了杭州滨江区的一个写字楼,滨江区我们有两个项目,还有一个是目前杭州最高的写字楼现在还没有开始,意向已经定了。这个正在做的项目是他的一个东冠集团的集团大楼,他自用大约6层楼,其余全部是出租和出售的,这个项目大约5万平米。

 

  都是很大的项目。

 

  这还不是最大的,我们以前参与的北京机场是更大的,北京机场是奥运的项目,世界是第一大单体建筑。现在还有一个酒店是在贵州,还有千岛湖的酒店,千岛湖比较有意思,他是一个半岛上,千岛湖本身就是一个大湖,他是一个半岛,有一半在水中,有一半是山地,做出来一个比较富于地理特征的度假村式的建筑,和山水结合为一体的,非常特点,主要是别墅。

 

  好的,我们也期待着能看到李总更多地作品,我们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谢谢李总!

 

来源:中华室内设计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