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凯:对设计的认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做法

12-29发表
浙江 杭州

 
 

 

唐凯

 

  唐凯

 

  工程师

 

  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有限公司室内分院副院长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第十五院第二分院院长

 

  主要代表作品:常州富都商贸饭店、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蝶·金海华私家会所、乌镇盛庭会所、北京人们大会堂等。

 

  唐凯对记者说:“我们上学的时候,设计的项目是越做越大,现在却是越做越小,越做越具体。”他是1996年开始学这个专业的,那时候做设计作业,都是从小报亭开始,最后到医院。

 

  是的,时代变了。这几年,室内设计在专业细分上走得比较深入。顺势而为,室内设计师在具体项目中,除去谈设计,更多地在和业主说故事。

 

  一切社会活动最终都将归结到哲学,设计也不例外——唐凯这么认为,因为它们脱离不了最基本的问题。

 

  自我认识与对外界的认识

 

  唐凯:室内设计只是一个专业领域,与其他专业领域一样,最终都会返回到哲学范畴。不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最后都会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

 

  记者:室内设计师最基本的问题有哪些?

 

  唐凯:自我认识和对外界的认识。自我认识是说了解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和知道哪些东西。如果自己不知道,可以请教,工作这么多年,我最怕的就是自己盲目地认为自己知道。

 

  说实在的,在这个行业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诱惑力比较大,有些设计师在还认不清楚基本问题的情况下,浮躁起来。比如有些毕业生刚到一家公司,不管是研究生、本科生还是专科生,没几天就要求不画施工图只做方案,工作一两年就认为自己能开设计咨询公司。

 

  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的原因,社会大发展带动了这个行业的迅速膨胀。他只看到某个设计师开着好车,成天陪客户吃饭,但是他不清楚,到今天这个样子,这个设计师需要有多少积累。今天取得多少成绩,昨天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不要把设计师看成一个很风光的职业。

 

  设计师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远处能有一个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我当时也这样想。但我后来发现,照亮人生道路的就是自己手里握着的那支小手电,虽然光亮不是太远,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眼前不远的路,然后踏踏实实地向着这个方向走。

 

  我们这行只要认真做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聪明点的最多只能在这行稍微少吃点苦。大师,永远是踩着很多人的肩膀的。有很多不知名的设计师,整天加班,但真正出头露面的就一两个。设计师要有这个准备并抱有这样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且对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设计能力与协调能力

 

  记者:室内设计在专业上存在时代的差距吗?

 

  唐凯: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跟以前是天壤之别。以前的效果图,只要有个大概的样子就好,现在呢,效果图做得多逼真多漂亮啊!以前买一本书还要去专门的建筑书店买,现在咖啡厅都有,而且专业书越来越细分。

 

  但是,有个问题,原来我买一本专业书作参考可以做出10个方案,现在买10本书作参考也就出一个方案。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业主的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眼光也高了。今天你觉得买10本书,可能就觉得一两本不错,以前是觉得一本书里每一页都很不错。要求高了后,事情就不容易做了。

 

  以前家里面装修,瓷砖贴一贴,涂料刷一刷,就行了。现在装修复杂了,设计更加专业、更加细分,要求设计师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可能要你协调。

 

  业主也在进步。第一次请你装修,他可能不懂,等第一个项目做完了,他可能就有了些专业知识。而且你发现在项目中,越往后期,设计师更多地是一个综合协调人。设计师应该具备跨界咨询的能力,比如建议项目谁来经营,房价能卖多少钱,餐饮可做多少钱……这些已经是跨越了专业领域的东西,它们所表明的是一个设计师的社会阅历和专业经历。

 

  实际上,业主付的钱买的不是专业领域的东西,他买的是设计师服务过的那么多对象的成功经验。你能打动业主的东西,不是你从什么名校毕业,而是在和你的交谈中,他发现设计师所讲的故事对他的经营是有好处的,他信任这些故事,可以放心地把项目完全交给你做。最后,不光设计交给你去做,可能某一天他要去做其他什么事情,都想问一问你,因为他跟你已经成为朋友了。

 

 

  贪婪与设计的进步

 

  记者:一位建筑师曾经和我说:只谈设计,太狭隘。

 

  唐凯:设计师只谈设计,那这个项目是很难顺利进展的,设计师是聊不到业主内心需要的东西的。只谈设计,无非是项目规模大小、投资多少、风格方向、时间进度,几句话就能说完。这种设计出来可能就是很枯燥的,没内容的,不能引起业主共鸣的。

 

  设计师和业主要拉家常,在很放松的状态下,业主表露出来的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是不经意间的一些话,都能了解到这个人的生活习惯、日常喜好、个人品位等等。有些东西,如果你不去很好地引导,业主是不会主动讲出来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最后设计出来的,才是业主想要的,才不是空洞的。

 

  记者:有时候方案要改好多遍,方案是越改越符合业主的需求吗?

 

  唐凯:方案第一轮过不了,要么是你没有用心,要么就是方向错了;方案做两轮了,还不符合的话,自己退出。改很多次,你不能把问题归结于业主,你要问自己,是不是对这个空间专业性不够了解?前期没有做很好的沟通,问题不在于业主,在于自己。

 

  记者:你说室内设计5年一个更新都慢了,为什么?

 

  唐凯:有位美国的经济学家说:人类的贪婪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我认为人类的贪婪也是室内设计发展的动力。物质是为人服务的,社会在发展,人的需求在改变,室内设计必然要变化,喜新厌旧的共性推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钱来得太快了,来得太容易了。5年,对一个人来说,太短暂,设计师要不断出新品,所以5年才更新一次,的确慢了。

 

  记者:作为设计师,你的钱来得容易吗?

 

  唐凯:我觉得不容易。一个有责任心的设计师钱来得必然不容易,没有责任心的设计师钱才会来得容易。今天取得多少成绩,昨天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我后来发现,照亮人生道路的就是自己手里握着的那支小手电。

 

  一段经历

 

  在江苏一个叫慢城的地方,15岁的少年唐凯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拎着油漆桶去画广告牌。他言语很少,不像现在做了设计师话已经很多了(可能是要向甲方汇报项目,练出来了),穿着已经不经意染了很多颜色的工作服,也不管太阳是不是很毒,早出晚归。是不是有点酷?

 

  对此,唐凯回忆说,画广告、做小的外立面,有时候会碰到小的室内设计的活,这些都做。赚到第一笔钱,大概五六百,当时特别高兴。随着专业经历越来越丰富,赚的钱越来越大,他却发现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唐凯15岁入行,至今15年工龄。随着年纪渐长,紧迫感逐渐增强,他觉得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越来越快的变化压迫着他们这一代设计师——15年了,却突然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怎么这么少?

 

  离开最初的一家小公司到今天所在的大公司,原因和别人不太一样:别人跳槽是觉得庙太小,他却相反,觉得自己不行,必须要离开小公司,到大公司,接触高级别的客户。他时刻觉得自己要进步,以他当时的设计水准,有钱赚,却有罪恶感,觉得对不住客户,尽管客户认为设计还不错。

 

  到了大公司,跟着总设计师做,他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方案不代表自己,代表的是总设计师、代表的是企业,有责任、有压力。事情做完了,他总要扪心问一下自己:你尽力了吗?只能到这个程度吗?

 

  在大公司,唐凯最初几乎都在画图。几年下来,有人混不下去了,有人原地不动,唐凯上去了。差距就这么出现了。逐渐地,他如愿地做了酒店、高档会所的设计,量大了,却不愿意复制以往,“能复制的话设计这个行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设计师的乐趣就不存在了,推进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就不存在了”。就像他小时候“创作”的一些东西。

 

  “我爸妈都是双职工,忙于上班。我一个人在家,看《人民画报》,自己画画。喜欢设计军舰,自己爱琢磨,搞创作。县里面有发明的竞赛,同学都是剪一个易拉罐,弄个萝卜刻个花,我11岁,做的是舰船,拿一等奖。”

 

  那是唐凯小学时代拿的唯一奖项,因为在功课上他比不了别的同学。当同学们都在玩音乐盒的时候,唐凯开始用塑料的东西做电动机、马达、螺旋桨,还有雷达。

 

  画广告牌的日子,至今唐凯记忆深刻,“你知道什么茶最好喝吗?”他问记者。“有一年夏天,我在工地上画广告牌。有一个堆钢筋的房子,旁边放着一个大铁桶,有一个小水阀,有一个瓷碗,工人用来喝水的,像罐子一样,里面泡的茶,茶叶的叶子跟树叶一样大。当时我一身汗,站在树底下,舀起一杯水喝下去,顿时一股清凉从头直泻下来,那个好喝啊!”

 

  这样的经历,唐凯说也只能算是经历。后来在设计这个行业,项目做得越多,越感觉自己懂得越少。“你要把自己搞得很累,不断给自己提要求,那你还有得做。你要学得更多,还算聪明。如果想混日子,很容易,但是这样对不起自己。任何人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机会,怎么把握,看自己。”他说,无论一个人的职业,还是一家企业,始终要良性循环。当他所处的环境达到质变的时候,他就会离开,到下一个更能提高的环境中去。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老了。我靠在一棵大柳树上,看很多男女骑车回家,他们有说有笑,朝气蓬勃。我看着看着流泪了,摸着自己苍老的面颊,我说我这辈子什么事情都没做啊!后悔得要命,心说这要是一场梦就好了。一睁眼,真是一场梦。

 

  但是这个梦对我很有意义,我的基础和条件在那放着,不可能像很多有背景的设计师一样先天充足,但是我靠自己努力,不想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等到某一天我真要走的那一刻,闭上眼睛,想这辈子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想做什么也尝试了,对得起自己来这个世上走一趟。

 

  我不在乎自己是否只做这一行,可能这几年做,如果以后我觉得可以做别的事情更对得起自己,更能实现个人的价值,那我就要去实现。如果同时我真帮助了一些人,可能我的人生又有了一些新价值。”唐凯说。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